从独自抚养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儿,到享受低保等多项生活保障政策,78岁的方实根老人说,我再也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从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小病扛大病拖,到两个女儿享受教育补助,生病也敢往医院里跑,46岁的储天平说,这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时光荏苒,见证芳华。转眼之间,改革开放已满40周年。飞逝的光阴里,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四十年来,我国从乡村到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没有国,哪有家?尤其对于困难群众来说,国家兴旺富强,他们便有了靠山,有了希望。
7月3日下午,暑热渐盛,家住迎江区滨江街道马窝社区王村的方实根老人却闲不住,带上草帽,扛上锄头又往菜地里跑。“虽说这些年日子好过多了,但还是想趁着自己干得动,能挣一点是一点。”方老汉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没什么其他技能,靠着几亩地,支撑起了一个家。
方老汉出生于1940年,经历过三年大饥荒,年近不惑之年同中国亿万人民共同迎来了改革开放。回忆起改革开放前的日子,方老汉直摇头。“在生产队的时候,每人每个月40斤稻,大概也就合28斤米,一人一年12斤油,经常吃稀饭就青菜。未来的日子,好像一眼就能望到头。”方老汉苦笑着。
那样的年代,大家的日子都过得非常清苦,方老汉和所有人一样没盼头,更没奔头。但方老汉心里比其他人苦,他实在想不通他们夫妻二人身体健康,怎么就生了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儿。生活本就一团糟,女儿的病更是让他们家的日子跌入了谷底。
多年照顾女儿积劳成疾,在女儿6岁那年,方老汉那才三十出头的爱人因肺病去世,方老汉一下子就慌了。但看着女儿不明所以的单纯目光,方老汉擦擦眼泪,“我是一家之主,这日子再苦,还得过下去不是。”那一年是1974年,方老汉34岁。
农民天生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倔劲儿,多年来,虽然面朝黄土背朝天,但他始终坚持独自一人带着女儿过活,照顾女儿饮食起居,将女儿拉扯成人。1990年,方老汉四处奔走,为女儿寻得了一个身体健康的“上门女婿”,女婿老实勤快,替方老汉分担了不少农活。直到这一年,方老汉弓着的背才得以缓缓劲儿,抬起头看看天。
“真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还能享受到国家这么大的恩惠,我这个老汉何德何能啊。”方老汉的感激之情要从21世纪初期说起,那时候刚实行农村低保政策,方老汉是村里第一批吃上了低保的,虽然钱不多,但对于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月月有一笔额外的进账不仅是一份生活支持,更是一份精神慰藉。
从此之后,各种帮扶政策接踵而至。截至目前,他们家共享受6项生活保障政策,包括农村低保、困难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等。“零零总总加起来,我们家一年能收到政府发的15824块钱。”方老汉心里始终记着这个数字,这个数字不仅让方老汉一家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更让方老汉觉得日子有了盼头,心里不慌了。
前段时间,社区工作人员笑脸盈盈地来到方老汉家,告知老人他家属于棚户区改造范围,即将拆迁,以房票政策安置。方老汉激动地一时说不出话来,不停地念叨着,“我们家也可以去城里买房了?我们家也可以去城里买房了!”
从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到一年一万多块钱的补贴;从一家五口艰辛度日,到即将住进城市新房,78岁的方老汉终于迎来了生活的新时代。
上学看病不再发愁
距离方老汉家一百多公里外的岳西县石关乡,46岁的储天平正在家中休养,为了下个月去合肥看病做着准备。“我们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参加了新农合,看病可以享受多项医疗民生工程政策,我们自己花不了多少钱,这回我要好好看看病。”多年来,储天平饱受腰椎、胃部及肠道疾病的折磨,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没怎么治疗过,小病硬是拖成了大病。
岳西县石关乡地处江淮分水岭,位于岳西县城北部,平均海拔847米,属高寒山区,储天平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到了储天平这一辈,他像大部分男人一样选择走出大山,外出卖劳力挣钱贴补家用,妻子则留在家中务农养育两个女儿,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简单平淡。
可怎料,储天平由于常年干重活,压垮了腰椎,经医生确诊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再干重活。储天平只能回到家乡,靠着在家门口打些散工,勉强维持家庭开支。见识了现实生活的残酷,夫妻俩时常教导两个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现实,我们改变不了,但是要想走出农村,就得好好读书”。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储天平的两个女儿非常热爱学习,并在各项教育保障政策的帮扶下,两个孩子的上学路走得平坦顺利。储天平的大女儿上小学和初中期间,享受了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两免一补”: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2015年,大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南开大学。当全家人都沉浸在欣喜中时,大女儿脸上却没有太多笑容,“上大学不比在家乡读书,花费肯定不小。”储天平夫妻俩看透了女儿的心思,暗暗下定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女儿读大学。当全家人一筹莫展之际,村主任拿着一张印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字样的红单子来到储天平家。
村主任当着储天平全家人的面,详细讲解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民生工程政策和生源地学生资助贷款政策,全家人似懂非懂,但他们知道,大女儿这学可以上了。不久,储天平家的涉农存折就收到了2000元的助学金,还成功申请到了6000元的助学贷款。
当年9月,储天平的大女儿在父母不舍的目光中走出大山,如期走进南开大学,开启了她人生的新征程。“跟她姐姐上学那时候相比,小女儿上学更有保障了,学费、住宿费、午餐费都是学校保障的,每年她还能领到1250元钱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储天平告诉记者。
“姐姐以前读小学时,要自带粮食到学校食堂换饭票,然后用饭票打饭,吃的菜都是从家里带的咸菜、辣酱等,有时候带点新鲜菜,吃不了两天就坏了,为此姐姐没少闹肚子。我上小学初中时可不一样,我享受到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建了新食堂,我每天中午可以免费在食堂吃一顿价值4块钱、一荤两素一汤的新鲜饭菜,爸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在学校吃不饱饭了……”储天平的小女儿储文君在日记中写道。
生活总是悲喜交加,但在这个年代,困难总是暂时的。去年,储天平的妻子在家干活时不小心滑倒,导致腰椎严重受损,在医院里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治疗才得以康复。妻子住院期间共花费1万多元的治疗费,但最后结账时,按照新农合和贫困户相关保障政策,储天平只掏了不到一千块钱。“现在孩子上学不愁,看病不愁,这是我们年轻时想都不敢想的。”储天平说。
大女儿下学期即将升入大学四年级,小女儿即将上高中,自己看病的事也有了着落……在不久的将来,储家人的生活一定会迎来不一样的美好光景。
余蕾蕾 王云峰 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