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13723x/201805-00053 | 所属目录: | 其他文件 |
关 键 词: | 岳西县 办公室 | 文号: | 岳政办秘〔2018〕74号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服务对象分类: | 公民 |
体裁分类: | 通知 | 点击量: | 次 |
发布单位: | 政务公开办 | 发布日期: | 2018-05-31 09:56:50 |
内容概述: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岳西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8年5月15日岳西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岳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二...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岳西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5月15日
岳西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岳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二五”以来,坚持环境质量为统领,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生态制度创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建设生态文化,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我县生态建设水平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十三五”时期是我县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探索适宜山区特点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率先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新路子,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安徽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和《岳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将创建国家生态县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凝心聚力、精心谋划、强力推进。2011年,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建设生态县的决定》、《岳西县创建生态县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从2011年开始,争取在5年内,实现国家生态县创建目标。截至2016年底,岳西县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1个,省级生态乡镇21个,市级生态乡镇23个。2012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省级生态县。2014年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2016年命名为国家生态县,成为安徽省第四个、安庆市第一个国家生态县。全县稳步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连续5年考核结果优秀,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3亿多元。扎实推进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已与相关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积极谋划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项目;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项目建设。
污染减排是市政府对县政府考核的目标任务,强化举措,稳步推进。自2010年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以来,我县顺利完成年度重点减排工程项目实施以及“三大体系”建设等,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饮用水水源保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科学规划,强化监管,切实保障水源安全。一是注重规划。编制并实施了《安庆市岳西县县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完善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报批工作。二是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全面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开展县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和例行监测,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十二五”以来,我县认真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制度,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事前介入、事中指导、事后监督”的环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把好关,严格环境准入,对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要求且对地方生态经济发展具有牵动性的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实现项目受理、公示、审批、网上公告“一站式”服务,有力提高了环保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积极开展岳西县国家主体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工作。
定期开展各项环保专项行动,及时排查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加强环保热线建设与管理,查处环境信访投诉案件,对违法排污单位实施行政处罚,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建立了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工作机制,落实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及联审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中、高考期间禁噪行动,实行全天候值班和巡查,保障公众环境权益。
完成环境监测、监察及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通过环境监测站实验室计量认证,共有85个项目通过持证上岗考核,其中75个项目获得资质认定,累计投资300多万元购置环境监测仪器设备80多台套。通过全市首家国家三级站标准化验收,完成环境监察三级标准化建设复核。积极争取省环保厅、中科院合肥分院支持,建成3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分别为县环保局站、菖蒲镇水畈站和县气象局站),并投入试运行,填补了岳西县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领域的空白,为岳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提供了科技支撑。
1、环境质量
水环境质量:“十二五”期间,全县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根据2015年环境监测资料显示,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100%,饮用水源水质保持II类以上水质标准;淠河(黄尾河)出境断面水质基本稳定在Ⅱ类标准,出境断面生态补偿综合指数达到年度考核要求,全县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岳西县根据国家级生态功能区考核要求,在县城设立环境空气手工监测点位,对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行监测;从2014年起新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3座,对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岳西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岳西县每年对县城区域声环境质量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监测1-2次,监测结果表明岳西县城区声环境质量达到相应国家标准,城区声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二级标准,道路交通噪声强度昼间等级二级标准值范围内。
2、污染源状况
“十二五”期间,岳西县主要污染源监督企业包括岳西县亚泰水务有限公司、岳西县岳峰保洁有限公司、岳西县华瑞纸业有限公司、安徽恒力硅业有限公司、安庆乘风制药有限公司、安徽青松工具有限公司、岳西县创奇电器有限公司、安徽庆源丝绸有限公司、岳西县联丰制丝有限公司等9家。国控重点企业1家,占11.1%;省控重点企业2家,占22.2%。从行业上看,国控重点企业主要行业是污水处理厂,其次是制药、丝绸、纸业、汽配行业等。2015年,全县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4655吨、465吨以内,比2010年的5038吨、519吨分别下降7.6%、10.5%。
“十二五”期间岳西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从总体上看,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趋于良好。然而,当前环境状况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未来几年,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全县将会面临更大的环境压力。
1、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高
“十二五”期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土地、水资源及能源需求量大幅增加,造成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大幅增长,城市油烟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城镇交通流量的增加会加剧交通拥堵,汽车尾气、交通噪声污染也会随之加重。目前,全县已建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个。乡镇均未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部分乡镇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但运输距离普遍较远,运行成本高。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亟待提高。
2、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大
“十二五”期间,由于岳西县工业欠发达,能够做为减排项目的工业企业很少,加上城镇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生活源减排工程。近几年来,岳西县虽精心谋划,努力完成了每年度的减排任务,但工业源和生活源的减排潜力不足,很难找到新的减排工程项目。岳西县城镇化率在以较快的速度逐年提高,目前生活源预测任务是按城镇化率年增长1.36%计算,城镇人口每增加1万人,增加COD 237.25吨、NH3-N 28.105吨。城镇化率的提高直接导致减排目标任务的增加,缺乏削减量的同时,新增量却在不断提高,使得减排任务压力很大。
3、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渐显露
“十二五”期间,随着岳西县集镇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各乡镇尚未建设规范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污染问题仍较突出。一些畜禽养殖户普遍规模小,没有相关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禽畜养殖业粪便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同时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影响到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
4、局部水环境污染加重,面临较大压力。
“十二五”期间,岳西县水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但个别河段水质存在污染加重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增加,境内少数河流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另外,伴随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温泉组团的扩大,生活污水将逐年增多,工业废水排放也会成倍增长,而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建设速度相对滞后,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进度缓慢,严重威胁岳西县衙前河的水质。
5、环境污染纠纷热点问题不断增多
“十二五”以来,居民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同时岳西县城区的小区布局存在缺陷及规划控制管理不力等原因,噪声扰民和饮食业油烟污染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涉及废水、废气、固废、电磁辐射污染等方面的信访呈现上升趋势,环境信访热点问题不断增多。
6、环境应急能力相对薄弱
“十二五”期间,岳西县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升,但全县尚未形成统一高效的部门环保综合监管执法机制,乡镇及村级环保机构不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管薄弱,管理手段落后,农村污染防治技术指导不足,经费严重短缺,人员素质难以胜任当前工作要求。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企业排污、环保设施运行情况信息公开化程度不高,公众参与不够,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覆盖面不广等问题。岳西县环境应急、信息与宣教能力建设水平尚未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随着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公众对环境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但现有环境监测、监察、综合执法、辐射环境安全管理能力仍显薄弱,信息化水平不高,环保队伍力量不足,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环保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期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化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各项改革日益深入,环境保护面临重大转型,岳西县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体现在:新时期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用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谋划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已成为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也进入新常态,能源需求呈现“三低”(低增速、低增量、低碳化)特征,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增长缓慢,能源强度下降等促使经济总量与化石能源需求“脱钩”。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客观上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
“十三五”我国经济将面临六大转型:一是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二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三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四是由守旧型向创新型转变;五是由增长型向惠民型转变;六是由干预型向市场型转变。地方政府的考核也将进一步强化对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结构优化等综合评价,逐步弱化与GDP增长的关联性,环境压力进入调整期。
“十三五”期间,岳西县将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两山论”创新实践基地,环境保护的地位不断提升,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将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带来的新的压力,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解决已经形成的环境问题。
挑战体现在:“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污染治理主体承受力步入下降期。由于经济下行意味着政府的GDP、财政收入和就业压力都会加大,这可能会导致政府和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减少,从而加剧生态环境的压力。由于经济效益下滑,进一步淘汰压减落后产能难度加大,政府财政负担将显著加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治污决心和行动出现迟疑,有的企业可能不上治污设施、上了治污设施也不正常运行,甚至偷排漏排,监管难度加大。
“十三五”时期,岳西县经济持续增长,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将继续存在,污染行业还占有一定的比重,环境承载力依然处于超载期。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特别是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集中供气和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监管任务将更加繁重。如果环境管理不能有效跟进,环保基础设施不能及时到位,则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环境问题将日益凸显,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权益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存在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按照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部署,以生态文明理论为引领,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全面深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线,统筹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环境风险管控,大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推进民生改善和岳西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绿色发展,保护优先。把生态文明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经济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相结合,强化源头防控,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的美丽岳西。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呼应公众关注的环境热点和焦点问题,从环境质量改善出发,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关注环境健康安全,识别“十三五”期间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以解决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环境问题。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从源头预防,彻底消除环境安全重大隐患,防止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坚持污染源头和全过程预防,从单纯改善环境质量转变为环境质量改善与污染物防治、资源保护、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全面推进污染源头治理。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综合手段,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全面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污染监管力度,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环境问题,集中力量,率先突破。
——系统思维、综合治理。瞄准岳西县经济社会宏观发展指标,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统筹考虑;注重经济社会、资源能源、产业结构与环境问题的互动分析,注重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其环境影响分析。围绕生态环境构成、污染物产生原因构建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
——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总体要求,理顺体制机制,坚持标本兼治,建立源头保护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绩效评价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分区管理、协同防治。根据生态环境特点,对县域实行差别化的资源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加强区域、流域特征污染物控制。推进污染物“联防联控”、“联防联治,多手段综合解决环境问题。
——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充分考虑资源承载力和水、气环境容量,严格遵循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区域分类指导;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实施区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环境保护分级控制管理,着重改善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
——政府引导,协力推进。坚持政府引导,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动员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探索以市场化手段推进环境保护。
1、总体目标
“十三五”环保目标的确定,宏观上与全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相衔接,微观上以“十二五”环境状况为出发点,结合省、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相关考核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到“十三五”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得到整治,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基本稳定,饮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安全防控体系逐步建成,环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环保能力建设明显增强,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和人居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
2、主要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扣“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按照省委“五大发展行动”部署和市委实施“五大发展行动、打好五大攻坚战”要求,围绕建设“四个岳西”奋斗目标,坚持以环境质量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治理为保障,不断加大水、大气、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切实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强化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力度,积极推进环保社会治理。
3、具体指标
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达性和前瞻性原则,以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为基础,充分考虑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重点任务,以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从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六个方面,分别设置38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
岳西县“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
领域 |
指标 |
单位 |
指标值 |
现状值2016 |
规划目标值 |
|||||
2018 |
2020 |
|||||||||
生态制度 |
1 |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
- |
制定并实施 |
编制评审 |
实施 |
实施 |
|||
2 |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
% |
≥20 |
15 |
≥20 |
≥22 |
||||
3 |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
- |
编制 |
正在编制 |
编制 |
编制 |
||||
4 |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
- |
开展 |
开展前期 |
开展 |
开展 |
||||
5 |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 |
- |
开展 |
开展 |
开展 |
开展 |
||||
6 |
河长制 |
- |
全面推行 |
全面推行 |
全面推行 |
全面推行 |
||||
7 |
固定源排污许可证核发 |
- |
开展 |
开展 |
开展 |
开展 |
||||
8 |
环境信息公开率 |
% |
100 |
100 |
100 |
100 |
||||
生态环境 |
9 |
环境空气质量 |
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幅度 |
% |
省级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本省改善幅度 |
优良天数比例90% |
保持 |
保持 |
||
严重污染天数降低幅度 |
% |
无严重污染 |
保持 |
保持 |
||||||
10 |
地表水环境质量 |
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提高幅度 |
% |
省级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本省改善幅度 |
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100% |
保持 |
保持 |
|||
劣 V 类水体比例下降幅度 |
- |
无劣 V 类 |
保持 |
保持 |
||||||
11 |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 |
- |
≥55且不降低 |
88.11 |
88.5 |
89 |
||||
12 |
森林覆盖率 |
% |
≥60 |
75.88 |
76 |
78 |
||||
13 |
生物物种资源保护 |
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格保护 |
|
执行 |
执行 |
执行 |
执行 |
|||
外来物种入侵 |
|
不明显 |
不明显 |
不明显 |
不明显 |
|||||
14 |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 |
% |
100 |
100 |
100 |
100 |
||||
15 |
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 |
- |
建立 |
正在建立 |
建立 |
建立 |
||||
16 |
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
- |
未发生 |
未发生 |
未发生 |
未发生 |
||||
生态空间 |
17 |
生态保护红线 |
- |
开展划定 |
省级部门开展划定 |
开展划定 |
开展划定 |
|||
18 |
耕地红线 |
- |
遵守 |
已划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 |
遵守 |
遵守 |
||||
19 |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山区 |
% |
33 |
37.2 |
37.5 |
38 |
||||
20 |
空间规划 |
% |
编制 |
正在编制,已完成评审 |
编制 |
编制 |
||||
生态经济 |
21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0.7且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
0.6986 |
≤0.7 |
≤0.6 |
|||
22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
立方米/万元 |
≤70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
66.3 |
≤70 |
≤65 |
||||
23 |
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 |
万元/亩 |
≥65 |
74.6 |
≥75 |
≥80 |
||||
24 |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 |
≥95 |
96.5 |
97 |
99 |
|||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
% |
≥95 |
95.2 |
96 |
99 |
|||||
25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 |
≥90 |
100 |
100 |
100 |
||||
生态生活 |
26 |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 |
100 |
100 |
100 |
100 |
|||
27 |
城镇污水处理率 |
% |
100 |
88.62 |
100 |
100 |
||||
28 |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100 |
100 |
100 |
100 |
||||
29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 |
≥95 |
95.27 |
≥96 |
≥99 |
||||
30 |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 |
% |
100 |
96 |
100 |
100 |
||||
31 |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
% |
≥40 |
23 |
≥40 |
≥50 |
||||
32 |
公众绿色出行率 |
% |
≥50 |
61 |
≥65 |
≥70 |
||||
33 |
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 |
% |
≥70 |
55 |
≥70 |
≥75 |
||||
34 |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
% |
≥80 |
80.9 |
≥82 |
≥85 |
||||
生态文化 |
35 |
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比例 |
% |
100 |
100 |
100 |
100 |
|||
36 |
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 |
% |
≥80 |
80 |
≥82 |
≥85 |
||||
37 |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
% |
≥80 |
80 |
≥82 |
≥85 |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宏观调控,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分区和生态红线管制,强化环保准入,优化经济布局和能源结构,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引导产业绿色发展。
1.实施环境空间管控
推进环境功能区划。全面落实岳西县县域功能分区,探索实施环境功能区划,明确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制定完善各类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管理目标、空间管制要求和环境政策,实施分区分级精细化管控。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由省级部门统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依法将自然保护区全境、鹭鸶河流域及相公庙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2018年前完成勘界定标。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建立生态补偿、绩效考核机制和监管平台,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区监管,定期发布红线绩效考核结果,确保生态红线区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全县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38%。
推进城镇化绿色转型。落实《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2025年)》,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城镇开发边界和强度,逐步形成县域城乡空间格局。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
2.健全宏观调控机制
严格环境准入。强化环境影响评价源头防控,构建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全链条无缝衔接预防体系。健全战略环评推进和成果应用机制,开展重点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负面清单”管理。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后评价制度。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效能,深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联动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结合土地集约化利用和能评管理,落实产业环境准入的协同管理。鼓励发展优质产能,严禁新增低端落后产能,防范过剩和落后产能跨地区转移,优化新增产能布局和结构。
推动“多规合一”。加强城市环境功能定位、生态保护红线、环境空间管控,强化重点区域指引等与社会经济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的有效衔接,优化空间规划体系,使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在城市发展战略、宏观决策、区域开发、重大项目布局得到充分体现,促进建立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市发展边界为主要内容的空间管控体系。
3.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经济社会转型的综合作用,研究制定有序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加快煤炭、化工、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对工业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到2020年,全县单位GDP能耗降低15%,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5%,大幅降低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排放强度。加快互联网与环保产业融合发展,运用“互联网+”提升绿色生态服务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进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回收,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绿色”内涵。
4、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引导大众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推行适度消费,节粮、节水、节能和循环利用资源,引导优先选择绿色环保产品;倡导绿色居住,大力推广新建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由单体示范向区域示范拓展,实施既有建筑节水、节电、节能改造;倡导绿色出行,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专栏1 绿色发展 |
合理规划工业布局。根据生态红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要求,严格执行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岳西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并严格落实,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和项目选址。 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通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提高资源、能源重复利用率,从源头削减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依法落实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大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激励力度。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和支持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大力倡导和发展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积极支持资源综合利用。推广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建设茶叶、高山蔬菜种植循环经济示范园,推动茭白等农副产品废弃物集中利用。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建设县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逐步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建材、造纸等行业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逐步建立覆盖城镇乡村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城市矿产”的高值化、资源化利用。 |
把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和突破口,坚持不懈治理大气污染,深化水污染防治,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
1.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将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大气环境质量目标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关部署,依据《岳西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改善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深入实施城镇、工业、移动源等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等的协同控制和综合污染减排,努力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1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治理
严控颗粒物排放。对颗粒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重点企业及每小时20蒸吨(含)以上的燃煤锅炉完成除尘设施升级改造;矿山、混凝土搅拌站和沥青搅拌站要建设和改造除尘设施,对达不到除尘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或坚决关闭。加强矿区和运输道路管理,规范废弃物堆放,落实防尘抑尘措施。继续加强全县非煤矿山集中整治和生态修复。
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将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列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要内容。禁止新建VOCs排放量大的医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和排放恶臭气体的项目。加强化工、表面涂装、塑料制品、包装印刷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有机废气综合治理。开展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工作。加强汽车维修、露天喷涂污染控制,推广绿色汽修技术,使用节能环保型烤漆房,配备漆雾净化装置和有害挥发物净化装置,有效过滤漆雾和有害挥发物。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低毒、低挥发性溶剂。
1.2加大城区大气污染防治
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持续推进县建成区燃气管网和供热建设,通过集中供气、供热、“煤改气”、“煤改电”、“热水配送”工程建设, 2017年底前,县建成区淘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禁止新建2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建成区原则上不再新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在供气供热管网覆盖不到的其他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系统。
加强城市扬尘防治。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扬尘监管,继续落实工程施工现场全封闭、设置围挡、采取道路硬化、材料堆放遮盖、进出车辆冲洗、工程立面围护、建筑垃圾密闭清运等措施。县城道路施工应增加洒水作业频次,限制鼓风式除尘器,推广吸尘式除尘器或吹吸一体式除尘设备,减少道路施工扬尘污染,2017年底前,全县全面推行环卫一体化,实现县城区机械化吸尘保洁作业。
强化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合理布设餐饮服务业布局,制定出台餐饮服务业布局规划。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和单位食堂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推广使用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开展餐饮行业污染专项治理,重点整治学校、繁华街道、居民住宅集中区等环境敏感区的餐饮企业。禁止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居民居住区以及公园、绿地内管理维护单位指定的烧烤区域外露天烧烤食品。严格治理餐饮油烟污染。
1.3推动机动车污染防治
落实公交优先战略,鼓励城乡居民绿色出行。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推行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的城市交通模式,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优化城乡综合交通体系,合理调配人流、物流及其运输方式。
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实施油品控制,2017年底前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车用柴油,2017年底前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车用汽、柴油。严把车用成品油流通准入审查关,从源头上净化市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加快淘汰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制定机动车保有量控制规划,限制机动车过快增长。
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支持新增公交车使用新能源和清洁燃料,鼓励公共服务领域优先采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不得销售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开展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控制,有效开展施工机械环保治理。
1.4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加强秸秆焚烧监管,建立和完善县、镇(乡)、村三级秸秆禁烧责任体系,完善目标责任追究制度,将秸秆禁烧落实情况与农业相关奖补政策、环保工作考核和农村生态创建等挂钩,建立督查巡查和跨镇(乡)联动工作机制。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养畜、生物转化、生物质能源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强宣传,通过张贴禁烧通告、标语、发放公开信和禁烧宣传牌等形式,大力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的形式。加强秸秆焚烧监管,强化责任追究,对重点区域,责任到人,做好巡查监控,确保有烟必查、有火必禁、有灰必处。落实奖补政策,将秸秆禁烧落实情况与农业相关奖补政策、环保工作考核和农村生态创建等挂钩。秸秆综合利用率2017年达95%,2020年达96%。
专栏2 大气污染防治重大工程 |
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改造,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奖励政策;重点企业脱硫脱销工程;汽车维修、化工等重点行业完成VOCs整治工程;加油站(点)完成油气回收工程;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机动车污染防治工程;生活源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大力提倡农村茭白、秸秆制作活性炭。 |
2.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
全面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安庆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岳西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坚持抓“两头”(重污染水体治理和良好水体保护)带“中间”(一般水体)的治水策略,以流域控制单元为基础推进精准治污,以控制和削减氨氮、总磷等主要水污染物为重点,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实施水环境质量分区管理。落实安庆市政府下达的水环境污染防治考核目标,落实基于水质约束的排污许可及控制单元的治污责任。大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向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延伸。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按照国家要求开展例行监测,逐步建成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纳入例行监测范围。建立流域、水生态控制区、水环境控制单元三级分区体系,落实控制单元治污责任,改善水生态健康状况。
优先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快推进鹭鸶河引水工程建设,将相公庙库作为我县的主水源,龙井河水源地作为备用水源。编制实施《岳西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提升水源地环境污染监测预警能力,强化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到“一源一档”。开展水源地定期巡查。完善饮用水源地评估及饮用水源安全状况信息公开制度。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岳西县政府及管理单位目标绩效考核。
专栏3 饮用水源保护重点任务 |
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实施鹭鸶河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相关设施和设立各类标识标牌工程,二级保护区分散式生活污染治理,完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监控系统。 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常规监测断面、预警监控断面和视频监控系统设置,建设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系统和水质监测管理系统。 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建设:建立水源地风险源名录,编制饮用水水源地专项应急预案,做到“一源一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修订。 集中供水率提升:实施除天堂、莲云、温泉、店前、来榜5乡镇外,19个乡镇净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县城备用水源建设。 |
加强良好水体保护。开展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的河流保护。对源头水和水质优良河流(湖库)进行水生态环境评估,厘清良好水体水边界,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依法限制污染物排放以及其他对水质有负面影响或威胁河流生态环境的人为活动,严格保护区域良好水体,建立良好水体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机制。
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落实责任目标考核断面和流域规划水质管理目标,全面排查皖河流域、长河流域、淠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提出整治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系统推进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入河排污口、河段、重点监控断面全覆盖,由县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各级河长、河段长名单由各级政府发文明确,并向社会公布。河长负责辖区内的河流污染治理,进行河流调查建档,实施“一河一策”,建立县、乡(镇)上下游联动、协调配合的水体治理机制。
专栏4 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任务 |
岳西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长河、皖河、巢湖流域),岳西县鹭鸶河、淠河综合治理工程。 |
加强地下水源保护。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配合安庆市完成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建立地下水源保护任务管理系统。开展工业园区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区域地下水污染排查,指导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公布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管控风险,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
全面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耕地土壤环境保护为重点,严格控制土壤污染来源,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级、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以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岳西县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制订重点区域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方案,结合基本情况定期对饮用水源地、排放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以及污水、垃圾、危险废物等处理设施周边土壤进行监测。2019年底前,配合全省统一开展的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承担点位核实调整、配合采样等工作,查明土壤污染的面积、污染物种类、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情况;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风险情况。开展电子废物拆解、废旧塑料回收等土壤环境问题集中区域风险排查,建立风险管控名录。构建岳西县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数据动态更新和数据共享。
实施土壤分类管理。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以耕地为重点,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对安全利用类耕地(轻度和中度污染的)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方式,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强化对严格控制类耕地(重度污染的)的用途管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重污染耕地集中的区域要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并落实有关措施。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
划定优先保护区域。以国土部门划定的基本农田区、政府批准的服务人口1000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其他需要保护的区域为主确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确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的范围和面积,严格落实保护措施。禁止在优先区域内新建有色金属、皮革制品、石油煤炭、化工医药、铅蓄电池制造等项目,避免造成土壤污染。
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城乡规划、供地环节的土壤环境监管,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纳入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
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确定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布。实施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工程。
专栏5 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任务 |
岳西县土壤现状调查与评估项目。开展岳西县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估,编制岳西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提升环境监测能力,配备相关土壤采样监测设备,配备相关人员并进行培训。 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工程。2018年实施岳西县菖蒲、青天、来榜、石关、头陀等5个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工程,2020年前完成县域所有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 |
以污染源达标排放为底线,以骨干性工程推进为抓手,落实总量控制制度,推动行业多污染物治污减排,加强城乡统筹治理,控增量削存量,提高环境污染防治绩效,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1.深入推进重点污染物减排
完善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县域总量预算管理、建设项目总量指标前置、初始排污权核定和有偿取得、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强化对治理工程减排量的约束性考核。进一步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明确企事业单位自主监测法律责任,加强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总磷等污染物的统计、监测。强化对排污单位的“一证式” 管理和生命周期全过程监管,
推进主要行业重点污染物减排。对化工、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家具、汽车零配件等重点行业实施综合治理,综合采取清洁生产、过程控制、深度治理等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实现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大幅度削减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
实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总量控制范围,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强化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对苯系物、卤代烃、醛系物、环氧乙环等对环境影响和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挥发性有机物实施重点减排。
2.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
全面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行动计划,按照“四态合一”理念和产城一体模式,科学规划、建设工业发展区,加强工业园区污染专项园区专项治理,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实施工业污染源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建立企业环境管理台账制度,督促工业企业全面开展自行监测或委托第三方监测。实施“阳光排污口”工程,完成全县工业企业排污口规范化设置,编制年度排污状况报告,向县环保局如实申报。采取现场抽查、污染源信息上传核对、自行监测台帐核查、比对监测等方式对企业排污和自行监测进行监督。建立工业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和信息发布平台,完善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报警机制,逐步实现工业污染源排放监测数据统一采集和实时公开。
实施重点行业企业整治和达标改造。制定岳西县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确定年度达标率目标。以化工、农副食品加工、制革等行业企业为重点,制定实施限期整治方案,升级改造环保设施,确保稳定达标。对于不符合产业准入政策、环境污染重、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落后产能实施强制淘汰。
专栏6 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与提标改造任务 |
工业废水重复利用和深度治理:实施制药行业生产技术改造。 工业废气深度治理:加快推进燃煤锅炉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升级改造。 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实施重点行业“双有”“双超”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和达标行动。 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完善园区污水收集管网,推进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站),完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自动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重点行业全面建设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中控系统。 |
3.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加快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编制实施岳西县“十三五”排水专项规划。全县24个集镇区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执行安徽省的相关排放标准。完善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特别要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在污水处理厂不能覆盖的区域,自建小型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加快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2020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组织制定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达标改造方案和项目实施计划,推进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工作,建立并实施污泥转移联单制度,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全面清理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
提高城镇垃圾处理水平。切实加强生活垃圾的处理,完善环卫一体化。在县城区选择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等开展垃圾资源化分类回收试点,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效率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到2020年,全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专栏7 城镇生活污染治理任务 |
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建设2.5万m³/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配套建设污水管网。 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制定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达标改造方案和项目实施计划,推进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工作。 |
4.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推进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鼓励采取先进、适宜技术和简便灵活方式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加强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与监管,定期检查评估已运营的乡镇污水处理厂(站)运行状况,保证乡镇污水处理厂(站)的运行率和达标率。建立覆盖全县农村的生活垃圾环卫一体化体系。加强对农家乐污水、垃圾等污染的治理。到2020年,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60%以上。
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编制实施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优化区域养殖结构和布局,落实禁养区关停、适量养殖区总量控制等措施。发展清洁养殖、强化污染治理,推行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落实资金补贴及政策优惠,促进有机肥生产和施用。建立养殖场(小区、户)台账,实现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动态管理。到2020年,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控制农村种植业污染。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加快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加快万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IPM)绿色防控示范园区建设。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大农用地膜污染控制。建设生态沟渠、区域性面源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加强农田排水、地表径流净化和再利用。探索建立健全农资废弃包装物、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强化资源化处置利用。发展农产品有机认证面积5万亩。到2020年,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60%,农药化肥有效利用率达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县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40%,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逐步取缔水库、湖、河道养殖。对水源保护地水域严禁投饲性网箱养鱼和施肥养鱼,鼓励有条件的渔业企业开展集约化养殖,加强湖库、河塘和滩涂等水产养殖监管,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减少污染排放量。
推进农村环保机构责任落地。建立健全县环保部门、乡镇政府、村组环保员的三级联动机制。加大工作目标考核力度,确保属地环保责任落实到位。建立环保网络信息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监测、监察、宣教、污染防控、处置和应急反应等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推动建立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环保、住建、水利、农业、国土、城管、林业等部门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能职责,按照职责分工,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形成合力。到2020年,乡镇环境监管覆盖面达到100%。
专栏8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任务 |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完成十三五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水生态补偿。 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立环保设施运行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 |
5.加强环境噪声污染控制
加强噪声源头管控,创造安静的城乡环境。适时修订岳西县环境声环境功能区划。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噪声准入。强化交通、区域噪声污染控制,优化交通管理和流速控制,优化设置交通信号灯和相关标志设施,实施路面黑化改造、绿化改造和道路畅通工程。强化建筑施工噪声管控,倡导文明施工,实施建筑工程夜间施工临时许可和城市建筑施工环保公告制度,依法限定施工作业时间。对城区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各类商家、各机关、企事单位及居民等社会噪声源实施有效管理。限期治理噪声超标企业,推广低噪声设备及隔音设施。至2020年,确保城区区域环境噪声稳定在60分贝以下,交通干线噪声稳定在70分贝以下。
强化工业固废污染防治。完善工业固废管理制度,建立工业固废申报登记制和一般工业固废管理的负面清单。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行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动态管理。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加强煤渣、炉渣、金属加工废料、废旧塑料、印刷废品、废纸箱、轻工业边角料等废物资源化利用,构建合理的废物、原料、产品、用户的废物循环网链。到2020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
督促企业落实环境风险主体责任,构建预防、预警、处置一体化的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强化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重金属、核与辐射环境监管和风险防控,筑牢环境安全底线。
1.实施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
强化突发环境事件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健全环境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完善企业环境风险排查评估制度,实施环境风险源登记和动态管理。加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控,构建生产、运输、储存、处置环节的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网络。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储备,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练。加强企业、园区、部门、政府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管理,定期开展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预案修编。健全突发环境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部门应急救援长效联动。
2.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
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统筹规划建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推进现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提档升级,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技术水平。加强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储存管理,完善村镇医疗废物收运体系,确保危险废物、医疗废物100%安全处置。
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建立危险废物监管重点源环境信息发布制度,建设并运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电子管理系统,推动危险废物管理“互联网+”平台建设及运行。加大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领域专项整治力度,对汽修行业危险废物、废铅酸蓄电池、废油漆桶、废旧轮胎及塑料等开展治理,消除环境隐患和风险。
3.保障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深入贯彻《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辐射环境监测数据传输及信息网络,规范电磁辐射安全行政许可管理,强化伴有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继续开展全县核与辐射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有序推进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工作,调查地表水、地下水的总α放射性水平,夯实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基础。强化辐射安全许可管理,提高持证单位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水平,到2020年,许可证发证率达100%。
4.深化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
加强重金属污染源头预防控制。深入实施重金属污染分区防控,严格涉重行业和园区环境准入条件。重点防控区内禁止新建、扩建新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加强涉重企业和行业综合防控。加大对青松工具公司等重点涉重金属企业环境监管力度。严格重金属新增污染物控制,实施重点防控行业重金属整治方案,鼓励升级换代重金属治理技术和工艺。加大环境监管监测,严格落实重金属企业监督性监测频次,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5.推进化学品风险防控
开展化学品相关企业基本信息调查和风险评估,运用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管。完善安监、消防、交通、环保等危险化学品监管部门协调联动、隐患排查机制和“县—园区—重点企业”三级环境管理体系。强化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监督企业落实转移报告、环境风险防控管理计划、年度监测制度。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2017年底前,监控评估饮用水源地、农产品种植区等重点区域风险。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大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全面提升各类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1.维护生态安全格局
以山地、水网、路网为基本空间结构,加强自然保护区和山地森林保护、生态廊道和城镇生态服务绿地建设,构筑生态安全格局,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健康与完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保护重要生态系统
强化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深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加强保护地管理。推动建立自然保护区公共监督员制度,有步骤地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居民实施生态移民。完善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界限核准以及勘界立标工作,推进自然保护区开展综合科考和本底调查。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推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保护与管理,完善管护设施,提高管理能力。积极探索创建“大别山国家公园”。
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进行林地用途管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和茅草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落实森林县城、森林社区、森林乡村建设等措施。推进森林公园建设,大力推广特色经济林,积极发展林牧、林禽、林药、林菜等林下经济,培育花卉苗木产业。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有效增加森林碳汇。加强林政执法、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6%以上。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开展湿地生态系统评估分析,编制实施岳西县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优先保护鹭鸶河饮用水水源、天堂湖、妙道山紫柳园、冶溪河等重要湿地。开展天然林防护、退耕还林、水保林、生态景观恢复建设,实施生态移民。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加大采石场等地植被恢复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库上游地区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恢复和保持河道、水库及其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推进竹嵩尖公园提档升级、城西公园、滨水景观改造等工程。
3.保护生物多样性
完成全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本底调查与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和景观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强对濒危动植物物种和古树名木的拯救与保护,继续开展对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放(回)归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启动区域性、综合性外来入侵物种科学普查,完善生物物种资源管理制度,建立重要入侵物种的持续防控技术体系,有效降低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速度。
4.加强城乡绿地系统建设
将“山、水、田、林、湖、城”有机结合,依托花卉林木观光产业发展,重点加强滨河绿带、干道绿带、森林公园、社区公园建设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加快建设“山、湖、湿地”,突出我县绿化空间特色和山水相依的城市整体形态,不断提升绿化环境品质。到2020年,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占城区总面积比例达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以“三线”补绿扩带、“三边”扩绿改造和城乡绿化见缝插绿为重点,加快推进“三线三边”和城乡绿化增量提质行动。按照道路林荫化、村庄园林化、农民庭院花果化等要求,建设环村绿化带,开展进村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大力发展乔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和特色林果、花卉苗木,形成道路与河岸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
5.探索建立生态动态评估制度
建立常规化、定期化的生态环境动态评估制度,评估结果作为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的依据。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对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要素开展效益监测和资产评估,建立生态要素价值数据库,实行生态资源的价值化管理,为生态补偿及其市场化运作提供依据。研究制定不同区域科学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实施分类考核评价,定期发布量化评价考核情况。
专栏9 保护生态和维护生态健康安全任务 |
大力推进大别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和国家公园建设。实施野生动植物拯救与保护工程,建设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专类植物园及一批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探索建立大别山国家公园。 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要求,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国土空间城镇与绿色生态工业集聚区、生态特色农业发展区、生态保育区和禁止开发区四大功能分区。 划定生态红线。完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管理机构,强化日常监管。巩固生态安全屏障,以“三山二区一峡一河”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自然山水、森林资源、湿地、天然草地、饮用水源地等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环境自然恢复。 |
以资源整合、水平提升为目标,继续加强环境监察、监测、应急、信息化、宣传教育、科研能力建设。
1.探索监管新模式
健全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安徽省的统一部署,实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跨部门环保协调机制,建立权威统一的环境执法体系,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环保网格监管体系,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全覆盖管理,优化配置监管力量,推进工业园、工业点和乡镇环保机构规范设置,提高农村、街办环境监管服务水平。健全监测与监管联动快速反应机制,对监测数据异常、环境投诉、监察执法和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联动,提高现场同步监测与执法水平。
2.加强环境监测能力
继续提升县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为重点,补充配置监测仪器设备,强化监测技术支撑。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监测规范和分析方法,开展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预警与突发性时间应急监测。配备移动执法车,进行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实时监测。实行定期通报和快报工作制度,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增设、调整、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代表性强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中心城区开展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建立出境河流水质动态监测和污染预警机制,开展生态监测评估能力建设。推进农村地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遥感监测系统,加强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地面生态监测,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3.提升环境监管执法能力
全面实施环境监察现代化建设。加强县环境监察队伍标准化建设,配置环境执法车辆和必要取证及监测设备,建设移动执法系统,优化细化环境执法工作职责和流程,全面提升工作能力。严格落实《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要求,定期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环保大检查,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环保、水利、林业、农业、城管、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实行约谈方式,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
4.强化环境预警应急能力
建立健全县级环境风险预测预警体系。强化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水源地、有毒有害气体等关系公众健康的重点领域风险预警,建立健全预测预警制度、技术和工程体系。完善原备案管理制度。
强化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县、镇、村三级环境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强化应急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快建立风险源动态信息库和环境安全专家数据库。
5.提升环境信息网络化水平
加强生态环保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智慧环保”建设,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动态更新、互联共享。完善实时在线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统一发布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完善污染源信息库,实现全县污染源“一企一档”动态更新信息管理。提升环境统计能力,按照国家、省市要求,扩大细化环境统计范围,梳理污染物排放数据,全面提升环境统计数据质量。
6.加强宣传教育能力
逐步组建县级环境宣教机构,加强规范化建设,构建辐射各镇的全县环境宣传教育网络。继续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环保宣传十进”活动。继续组织好“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推进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深化全民环境教育,充分发挥环保社团和环保非政府组织等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微博微信手机报和户外公共平台,开展环保社会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公众低碳生活、绿色消费,形成全社会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风尚。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改革,把制度体系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建设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继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巩固现有生态文明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出台《中共岳西县委 岳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决定》,制定《岳西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及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生态示范建设。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探索绿色发展岳西模式,争创全国“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大力发展有机产业,打造“大别山有机谷”,争创全国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
专栏10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任务 |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加强协调、指导和监督,组织村镇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扎实开展生态文明乡镇创建活动。探索编制县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推动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信息基础、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 探索绿色发展岳西模式,争创全国“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大力发展有机产业,打造“大别山有机谷”,争创全国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 |
2.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环境产权制度。开展环境产权确权,试点创建环境质量、环境容量、企业排污权等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制度。建立健全排污权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和排污交易制度,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以重点流域、生态公益林、饮用水源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红线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为重点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探索县域内各乡镇间的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机制,将补偿金额与生态保护绩效挂钩,采取分类补偿与分档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分配补偿资金,强化生态补偿资金监管。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构建后果严惩的评价、考核及奖惩制度体系。贯彻执行《安徽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出台《岳西县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建立健全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推进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评估规范化管理,加大对重特大环境事件的责任追究力度。到2020年,初步构建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3.推进依法治理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实施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产业环境准入标准、生态环境恢复标准。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
严格环境执法监督。推进环境执法体制改革,完善环境执法监督机制,强化环境执法部门行政调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职责,有序整合执法监督力量。建立权责统一的环境执法体制,充实执法队伍,统一执法标识,明确执法机关和人员责任以及尽职免责事项,统一执法尺度,公平执法。推动环境违法从后果严惩向行为严惩转变。
推进环境司法建设。建立联动执法联席会议、紧急案件联合处置和重大案件会商督办等制度,不断健全案件线索通报、案件移送、联合调查、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衔接,推行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的应用。鼓励社会组织、公民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和民事诉讼。
4.健全污染防治机制
深化区域环保协作,完善污染联合防治机制。建立完善与潜山、太湖、舒城、霍山、湖北英山等周边县城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水体治理机制,联合开展城市圈水源保护,加强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跨县(市)河流污染防控力度,深化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协调处理机制,联合推进环境监察执法,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5.强化环境市场机制
深化第三方治理模式,着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业园区集中治污设施、省控以上重点排污企业等重点领域第三方污染治理试点示范项目。健全绿色经济政策,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推进消费税、燃油税、资源税的调整和实施。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推进初始排污权核定和有偿取得,完善排污交易市场。创新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推广绿色信贷和PPP模式。鼓励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6.强化党政环保职责
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环境主体责任。强化县、乡镇(街道)两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完善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增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考核权重,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7.落实企业环保责任
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证制度,推进排污企业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2020年底前,完成全县固定排放源排污许可证核发。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记录和违法排污黑名单,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给以荣誉奖励等措施,约束和激励企业主动落实环保责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建立健全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和赔偿制度,对人身健康、公民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行为,依法追责赔偿,大幅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8.强化社会监督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制度。建设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依法公开环境状况、重要政策措施和突发环境事件,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举报平台,强化公众环境监督权。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推进有奖举报,理顺环境公益诉讼体制机制,及时化解群众纠纷,扩大公众环境参与权。建立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聘环保义务监督员,由县环保局组织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颁发上岗证,举报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并监督环境执法人员是否严格执法。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噪声污染防治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饮用水源保护、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等八大类重点工程,合计29个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01亿元,详见附表。
坚持多渠道投入环保资金,建立有效环保投入机制。一是拓宽环保资金投入渠道,切实增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将环境保护资金列入预算,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二是深化节能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体系,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优惠措施推进社会多元主体投资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是加强对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和审计监督,强化绩效评价,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保证建设资金正常运转,切实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明确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分解落实规划目标和各项任务,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建立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树立“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意识,制定相关配套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完善绿色传播网络,多渠道、多媒体宣传环境保护规划,定期公布环境质量、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等规划实施信息。健全政府与企业、社会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积极引导企业自觉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全民责任意识、法治意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和考核机制,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考核。开展年度调度,在2018年底和2020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并作为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评估结果及需求变化,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与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推广示范适用技术,积极开发、引进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环境保护项目,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环境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环保专家的作用,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实施环保技术攻关,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科技项目交流市场,促进环保咨询、设计、工程、服务、保险等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新兴产业发展。
单位:亿元
序 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单位 |
主要建设内容 |
项目 性质 |
环境效益预测 |
总投资 |
一 |
水污染防治工程 |
|||||
1 |
江淮分水岭地区水污染防治 |
县环保局 有关乡镇 |
青天、黄尾、包家、头陀、和平、姚河、主簿、巍岭、石关等乡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及华东地区生态屏障。 |
续建 |
江淮分水岭地区水污染得到治理,优化了居民生活环境,保护了生态环境。 |
0.55 |
2 |
农村环境综合 治理 |
县环保局 各乡镇 |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工程。 |
续建 |
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优化乡镇居民生活环境。 |
2 |
3 |
部分乡镇供水及污水处理工程 |
有关乡镇 |
除天堂、莲云、温泉、响肠、中关5乡镇外的19个乡镇净水厂及配套管网。 |
新建 |
改善县域范围内水环境,优化水质质量。 |
4 |
4 |
县城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
县执法局 |
新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2.5万m³/日;新建污水管网30公里 |
续建 |
削减COD1000吨。 |
0.9 |
5 |
县城雨(排)水项目 |
县执法局 |
新建及改造雨(排)水管网50公里。 |
新建 |
实现城区雨污分流。 |
1 |
6 |
水生态安全工程 |
县水利局 |
水保生态环境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千米;新建水源工程:新建小型水库5座,山塘20口,水池20座。 |
新建 |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饮水质量。 |
5 |
7 |
水生态环境整治 工程 |
县水利局 |
规划新建生态护岸工程50km;河道生态清淤25km;建景观塘150口。 |
新建 |
加强河道整治,美化环境。 |
1.5 |
8 |
衙前河(温泉至天堂段)综合治理工程 |
县城投公司 县水利局 县重点局 县执法局 |
规划衙前河自温泉至天堂全部河道综合治理,沿岸道路、防洪堤、雨污水管道建设,土地收储及绿化、亮化、景观等配套设施。 |
新建 |
加强河道整治,美化环境。 |
10 |
9 |
畜禽污染治理 |
县农委 有关企业 |
县内20个较大的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
新建 |
实现削减化学需氧量300吨左右,削减氮氧化物70吨左右。 |
0.5 |
二 |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
|||||
10 |
大气污染防治项目 |
县环保局 |
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改造,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奖励政策,改善能源结构、加快重点行业改造,推动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城市燃煤锅炉改造,大气环境治理监测系统建设,重度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体系建设,推广清洁能源。 |
新建 |
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
3 |
11 |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
县农委 |
利用农村茭白、秸秆制作活性炭。 |
新建 |
减少秸秆焚烧,保护大气环境。 |
2 |
三 |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 |
|||||
12 |
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
县卫计委 县环保局 |
医疗废物焚烧系统、填埋系统、回收利用系统建设。 |
新建 |
医疗废物处置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安全化轨道,维护县域环境安全、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
0.5 |
13 |
再生资源回收中心 |
县商务局 |
建设岳西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完善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
新建 |
推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
3 |
14 |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工程 |
县执法局 |
配备农村集中居住区、分散农村住户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收集箱;建立健全专门的环卫队伍,配备垃圾运输车、作业工具和基本劳保用品。 |
新建 |
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
1.45 |
15 |
建筑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 |
县执法局 |
建设库容量为100万立方米,使用年限为20年,日处理建筑垃圾120立方米的建筑垃圾消纳场,配套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 |
新建 |
建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和综合利用。 |
0.75 |
四 |
噪声污染防治工程 |
|||||
16 |
县城噪声污染 防治 |
县住建局 县文化委 县公安局 |
装设隔路拦栅,隔音屏障,加强绿化,在十字路口架设人行天桥,拓宽改造路面质量差的道路。规划集中兴建娱乐场所,控制小型分散的娱乐网点,居民区内禁止兴建任何有噪声污染的加工业及娱乐设施。 |
新建 |
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达标。 |
1 |
五 |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 |
|||||
17 |
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
古井园自然保护区 |
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监测项目。 |
新建 |
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 |
0.5 |
18 |
大别山岳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
县旅游局 |
1、生态保护工程:岳西县旅游景区及旅游资源保护工程,国、省、县道沿线生态保护与景观绿化工程,重要景区污水处理工程。2、示范区创建工程:创建两个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即西部片区(驮尖-明堂山-天峡-妙道山),北部片区(鹞落坪-明山寨-牛草山-彩虹瀑布)。3、两大生态旅游度假区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4、全县旅游景区周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工程。 |
续建 |
发展生态旅游,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共同发展。 |
30 |
19 |
绿色创建 |
县环保局 |
绿色机关、绿色乡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酒店、绿色医院创建。 |
续建 |
通过绿色创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 |
0.5 |
20 |
土壤污染修复项目 |
县环保局 |
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重金属技改项目和污染河道清理工程,治理受农药、化肥污染的土壤。 |
新建 |
受污染土壤得到修复,实现资源再利用。 |
1 |
21 |
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建设 |
县环保局 |
建设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建设基地标准化生产控制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扩大有机产品生产规模,制定有机产品地方技术标准、完善有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购置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设备、建立日常监测体系、建立生产源头追溯平台、实施品牌培育、良种良法引进、制作基地标识牌等。 |
新建 |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
4 |
22 |
矿山环境恢复整治 |
县国土局 |
头陀、温泉、黄尾、毛尖山、白帽、莲云、中关等乡镇,填坑、降坡等岩土工程措施、绿化(生物工程措施)。 |
新建 |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
1 |
六 |
饮用水源保护工程 |
|||||
23 |
鹭鸶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 |
县环保局 |
新建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1200m3/d,建设管网3km;新建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600m3/d,配套村落收集管网;配置垃圾桶1400个,垃圾房11座,垃圾车6辆;建设净化湿地120亩;林地封禁,建设截污拦沙坝20座,谷坊30道,排水沟1500m,林草地恢复1000亩;41.4km河道生态整治;拆迁居民21户,拆迁和平桥电站和银桥纸业旧厂房,农田退耕80亩,生态修复120亩;建设前置库2处,面积共60亩。 |
新建 |
有效保护县城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
1.3 |
24 |
县城供水工程 |
县执法局 |
1、相公庙水库扩容及一水厂二期工程:水库蓄水量约843万方,扩建净水厂5万吨/日,DN600输水管线约6.5公里;2、青岩水库及二水厂二期工程:水库蓄水量约350万立方米;扩建净水厂5000立方米/日,DN400输水管线约8公里;3、城区供水管网完善工程:新建供水管线约40公里。 |
扩建 |
提高供水能力,改善水源水质,保障县城居民饮水安全。 |
2.5 |
25 |
城乡用水安全工程 |
县水利局 |
农田水利工程:塘坝扩挖5743口、沟河治理730条、小型水闸39座、渠系配套9万亩、小型泵站100千瓦;灌区配套工程:东方红、龙井、响水岩、李湾、铁炉河等5个灌区配套工程;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36万农村人口饮水改造提升。 |
新建 |
提高供水能力,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
15 |
26 |
集镇生活饮用水源保护 |
各乡镇 |
水源保护工程,水源地截污工程,生态修复与建设。 |
新建 |
提高饮用水水质,保障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 |
0.7 |
七 |
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
|||||
27 |
环境应急中心 建设 |
县环保局 |
按三类县环境监察、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标准,配置环境应急现场执法、取证、现场监测设备,配置环境应急办公、信息化设备,购置环境应急监测、监察车辆等。根据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加强环境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 |
新建 |
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提高环保现场执法和环境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
0.05 |
28 |
环保能力建设项目 |
县环保局 |
环境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水质、噪声、大气自动监测体系建设工程、监测与预警平台建设、应急机构及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设备装备建设、人员的培训及演练工程等。 |
续建 |
加强环保基础能力建设,为岳西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 |
0.5 |
八 |
生物多样性态保护建设工程 |
|||||
29 |
岳西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大别山植物园) |
县环保局 青天乡 鹞落坪保护区 古井园保护区 |
主要包括建设一区九园四中心,即建设原居民集中安置区,占地45.3亩;建设9个专类植物园,共占地2452.7亩;建设大别山植物物种遗传材料收集与保存中心、大别山珍稀物种繁育与利用中心、生态系统监测中心、生态文化教育中心等,共占地163.6亩。 |
新建 |
有效保护大别山区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
7.2 |
合 计 |
101 |
官方微信
岳西县人民政府版权(2000-2014)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建议IE5.5,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